電動扳手工作面的改進
電動扳手在大型離心式注水泵的修理過程中,拆、裝穿杠螺絲是一項繁重的體力勞動。自從引進電動扳手后,此項工作實現了機械化,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。然而在使用過程中,該設備也逐漸暴露出壽命較短的問題,具統計可知,每臺設備平均大修10臺注水泵后就無法繼續使用,設備利用率極低,成本消耗日益劇增,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原油生產進度。因此,利用現有設備和技術條件對電動扳手加以改進,預期將設備使用壽命延長為原來的2倍,即由原來的每臺電動扳手大修注水泵10臺延長為大修20臺。
第一.電動扳手失效的原因分析
電動扳手的工作原理為電機經行星齒輪機構減速后,將動力傳遞給沖擊頭,沖擊頭兩凸頭通過扳軸爪帶動扳軸旋轉,由扳軸完成動力輸出。電動扳手使用一段時間后開始出現輸出動力下降的現象,隨著設備的繼續使用,輸出動力繼續下降,直至無法工作。
通過對電動扳手進行解體觀察,發現所有使用過的電動扳手,其扳軸工作面無一例外地發生了嚴重磨損。
磨損后的工作面是與原工作面成大約45度角的一個斜面,這個斜面在工作中將使作用在扳軸上的沖擊力分散。沖擊力分散后,電動扳手內部各部件的受力情況也隨之改變。沖擊力的分散情況如圖1所示。由于磨損面與工作面成大約45度角,所以a角也約為45。,此時F。一F2一F≈0.7F。由此可見,磨損面將沖擊力分散了30%,則與F有關的扭轉力矩M也相應減小,輸出動力被削弱了。分散出去的力F2沿軸線方向傳遞給扳軸,使扳軸
直接沖擊前殼體,造成鑄鐵前殼體的工作狀況惡化。不僅如此,力F2在把扳軸壓向殼體的同時,會使扳軸與殼體之間在短時間內產生一個較大的摩擦力矩Mf。在正常工作狀態下,扭轉力矩M只需克服外部阻力M(即松、緊螺母的阻力矩)即可。工作面磨損后,不但扭轉力矩M自身被削弱,它還要再克服這個摩擦力矩Mf。當輸出動力不能克服這些阻力的合力時,電動扳手就無法工作了,這正符合電動扳手的失效過程。
第二.制定對策
通過論證,找出了設備失效的主要原因。只要解決磨損問題,就可有效延長電動扳手的使用壽命。由于扳軸磨損比沖擊頭嚴重得多,所以,先解決扳軸磨損的問題。若此問題得以解決,沖擊頭磨損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。將整體式的扳軸改為拆分式的,扳軸的工作面可以拆卸,在使用一段時間后,可視其磨損情況進行更換。活動工作面可單獨選用適合的材料,通過合理的加工工藝過程,達到較高的機械性能。因此選用高碳鋼,進行先淬火后中溫回火的熱處理工藝。這樣加工后的活動工作面既有較高的硬度又有一定的韌性,使其在經受沖擊時不會發生斷裂。且可以進行大批量的加工,一次加工即可滿足長期更換的使用要求,非常方便。然而這種方法既要保持扳軸原有的形狀尺寸,
又要安裝活動工作面,只能去除扳軸的一部分基體金屬材料。要確定這樣是否能滿足受力要求,必須進行受力計算。電動扳手輸出扭矩為10000N?m,這個扭矩是通過作用在扳軸上的力偶實現的。由于扳軸工作面均為矩形平面,工作面上各點受力大小、方向都相同,為便于計算,可將均勻分布的力集中于工作面的中心,如圖2中的力F。
圈拆分式扳軸的受力分析利用彎曲應力公式
在力F作用下,扳軸爪將產生彎曲應力。加工后的扳軸爪被削弱,其危險截面即為A—A截面,在此截面進行應力計算。將扳軸爪簡化為如圖3所示的力學模型。
由此可見, 改進后扳軸危險截面的彎曲應力小于材料的許用應力,滿足使用要求 。
第三效益分析
電動扳手工作面改成拆分式, 磨損后可更換, 能大大延長其使用壽命。 按當前使用壽命, 外送加工費0.3 萬元 , 電動扳手每臺價值 2.1 萬元計算 , 每使用1臺可節約成本1.8 萬元。 在今后 的使用中 , 隨著大修泵參數的增加,經濟效益也將繼續增加。
以上便是關于“電動扳手工作面的改進”的相關技術知識,如果你們有更多關于液壓扳手的問題,也可以搜索http://www.nzmqiuq.cn/或者撥打13871243450,德國進口液壓扳手廠家普朗特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解答。